Skip links

【非池中報導】丹之寶畫廊《問石記》蕭博駿個展 古今交融的人文反思

2020-10-21|撰文者:林侑澂

秉持著「哲思內涵」、「社會關懷」和「學院訓練」三項指標,丹之寶畫廊在穩定推廣不丹當代藝術的基礎之中,正朝著經營華人藝術的方向邁開步伐。於2020年秋天,與藝術家蕭博駿合作發表了《問石記》個展。藉由當代水墨藝術的呈現,探討著多元的物我辯證。走進展覽之中,感受到的是藝術家深刻的人文學養,以及對於當代水墨創作的充沛企圖心。

蕭博駿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和敦煌石窟工作室。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藝術家蕭博駿,現正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博士班。而在同校系就讀碩士班期間,曾經前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做交換學生、也曾前往敦煌石窟臨摹壁畫,學經歷完整豐富。本次個展的題目《問石記》,所反應的即是蕭博駿在北京交換學生的過程中,融合多方文化符號進行的思辨歷程。展中三個系列所討論的不僅是物象的寫實與轉化,也轉喻了蕭博駿在敦煌石窟中的壁畫研究、對當代消費文化的反省以及對神話故事的聯想。

以作畫方式而言,蕭博駿喜好以文房四寶、天然的礦物顏料、盛上胡粉、金銀泥、金銀箔、虹彩箔進行創作。有趣的是他的學習軌跡,讓畫作的風格與台灣較多出現的日本式膠彩不同。蕭博駿運用了更多源於敦煌壁畫、唐宋文人畫的工法與思維。本次展覽發表的作品均是經過長時間的辯證與大量的思考醞釀,才著手進行構圖。從工筆白描、瀝粉堆金、平塗染色、霧吹,蕭博駿一步步遵從古法來經營畫面,讓作品呈現出了深刻而穩定的修行過程。

蕭博駿所記錄的敦煌藝術與時尚精品櫥窗對照。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回溯起蕭博駿的碩士時期,可說用行萬里路來形容。從戈壁石窟到前衛都市的旅途中,有著顯著差異的所見所聞,大大開啟了他的藝術視野。在這樣的遊歷與學習裡,蕭博駿反覆地切換視角和心境。在諸多的觀察與體會中,關注到了敦煌藝術與精品櫥窗之間微妙的相似。讓他自問,若將佛像與時尚模特兒,同樣視為廣義的展示物。那麼當兩者的象徵意義產生交集時,又能夠形成什麼樣的討論呢?而古典符號與當代的藝術手法,又將能夠如何對話呢?

蕭博駿,左《太湖時尚5》,右《太湖時尚7》,礦物顏料、金屬箔泥、紙本設色,180x90cm,2019。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種種提問的詢答過程,反應在了蕭博駿的《問石記》展覽之中。展中最早開始的《太湖時尚》系列,從園林意象出發,將太湖石、佛教符號、時尚精品揉為一體。蕭博駿引用了佛手、摩尼寶珠「幻化萬物」的意象,讓構圖如同向上噴湧的泉水或雲朵。讓原本該置於水中的太湖石,合理又不合理地浮在半空 / 宇宙之中。而當形象鮮明的時尚精品出現在畫面時,與古典宗教的氛圍產生了有趣的衝突。蕭博駿藉此將形而上(精神追求)與形而下(物質追求)的象徵並列,框架出了關於「追求什麼才好?」、「如何平衡?」的進一步反思。

蕭博駿,左《太湖時尚13》,礦物顏料、金屬箔泥、紙本設色,80x180cm,2020。
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太湖時尚》在視覺符號的選用,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展開了精神與物質之間的二元對照,藉此關注著當代人的不同身心追求。也同時在另一方面,提出了人們對於環保意識的檢討。蕭博駿認為,當代人們的穿著從昂貴的皮草皮革,到消費主義下的「快時尚」服飾,對於自然環境都是不必要、可減少的傷害。相關的現象,人們應該更有意識地去避免。對於當代社會過於強調物質、快速替換的價值觀,蕭博駿以圖像式的對比進行導論。期望藉由視覺藝術,提供觀畫者們多一個思考的契機。

蕭博駿,左《時和景泰系列8》,右《時和景泰系列10》,礦物顏料、金屬箔泥、金箋紙本設色,66x38cm,2019。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時和景泰》系列同樣源自於藝術家交換學生的經驗。當時身處北京的蕭博駿,到訪了頤和園等等華貴的宮廷園林。在處處是藝術的宮廷環境中,見到了極盡精緻的景泰藍瓷器。而景泰藍的藝術工藝,在蕭博駿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系列即是蕭博駿將景泰藍與另一個瑰麗文化的代表-旗袍結合的創作。作品中符號性強烈,當去探究作品中的紋飾,會發現蕭博駿所挪用的是敦煌壁畫中的圖樣。並且保留了敦煌壁畫中平面化、插圖化的特性,刻意去除了立體感。畫中的落印相當工整,則是蕭博駿運用手繪印章的方式,為厚重的傳統文化符號,增添了鮮活的趣味性。

蕭博駿,左《時和景泰系列9》,右《時和景泰系列12》,礦物顏料、金屬箔泥、金箋紙本設色,66x38cm,2019。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以發展歷程而論,可見這一系列作品的構圖開始走向簡明化。讓蕭博駿疊合了多樣文化的同時,卻不顯得拖沓,而是建立起古今交會的橋樑。透過具當代思維的創作模式,將交換學生時期的感知記憶,反芻成為能與時代對話的藝術作品。經由細膩的融會、取捨,詮釋出一份傳統東方文化獨有的含蓄美學。

蕭博駿,《夢蝶系列》,礦物顏料、金泥雲母、絹本設色,30x30cm,2020。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蕭博駿最近期的作品《夢蝶》系列,很直觀地讓人聯想到「莊周夢蝶」故事。而畫面也如故事內容,透露著一股虛實難辨的氣息。象徵著虛實之間的蝴蝶輪廓,被填入了敦煌壁畫的用色。結合了敦煌壁畫中「飛天」的飄帶,為觀畫者們帶來了飛升他界的聯想。時尚精品所形成的身體略顯斑剝,隱喻著流行如同蝴蝶短暫的生命一般,終將會消逝更迭。系列作品除了清麗的視覺語彙之外,也體現著蕭博駿更加精練,更加返樸歸真的心境轉變。

蕭博駿,《夢蝶系列》,礦物顏料、金泥雲母、絹本設色,30x30cm,2020。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這一系列亦古亦今的作品,除了符號內容的豐富層次外,蕭博駿寄託了更多的自我投射。觀察他的創作軌跡,感受到的是蕭博駿所追求的某種供需平衡、物我平衡境界。比起將所知所能全部堆砌在畫面之中,取捨在藝術中往往更是困難。而蕭博駿則是在越來越乾淨簡明的畫面中,與自己對話,也試著向觀畫者提問:「生命是否需要那麼多附加?」

丹之寶畫廊《問石記》蕭博駿個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蕭博駿的畫風和他的處世方式相當一致,細緻的工筆能力,以不喧囂的方式,一筆一畫朝著安適的心境前進。進入《問石記》展場,如同在這個無止境追求物質、名利的大環境中,感受報一份純粹的寧靜。同時藉由多種課題的反思,進入到了一方與自己相處的空間。

丹之寶畫廊《問石記》蕭博駿個展展場實紀。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身為一位善用筆墨的藝術家,蕭博駿對於水墨藝術懷著深刻的體認。認為從筆墨出發的藝術家,除了自身的思維體現之外,源於歷史的傳承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對於蕭博駿而言,「畫面中的東方情調」是討論當代水墨的重要關鍵。即便文房四寶不再日常使用,許多藝術家將之視為純粹的工具。蕭博駿依舊認為水墨畫需要對於氣韻、精神性有更高標準的要求。奠基於此,蕭博駿運用源自各方的傳統技法,描繪著生命中的經驗與感想,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融會成為自己的藝術語彙,也與觀畫者們分享富有哲思的細緻美感。

丹之寶畫廊《問石記》展覽主視覺。圖/丹之寶畫廊提供

丹之寶TANSBAO Gallery

【問石記】蕭博駿個展

展期:2020-10-17 ~ 2020-11-17

地點:明水路547號

文章連結:

https://artemperor.tw/focus/3581

Articles

Related Posts

None found

留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