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般的眼光觀察生活,再經過「捏」與「塑」的遊戲,化為作品
林其勻 (Kimkim)1990生於台灣。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大學畢業後,Kimkim前往日本信樂陶藝之森駐村,第一次與藝術家們在一個空間中創作的經驗,開啟她對藝術家職業的憧憬,隨後考取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繼續專研進修陶藝技術。自2017至2019年,Kimkim陸續在韓國、芬蘭、美國、新加坡駐村或駐校創作。目前定居台南,專職陶藝創作。Kimkim的創作源自對生活的點滴。她用孩子般的眼光觀察生活,再經過「捏」與「塑」的遊戲,化為作品。創作對她就像是創造一個時空,作品則是她的玩物。細讀其勻的作品,不難看出她孩子氣與擁有童趣眼光的一面。人們隨著時間成長,但兒時的玩偶並沒有跟著一起長大,小時候被玩具包圍、陪伴的感覺也慢慢消逝,玩偶也漸漸失去它一開始的功能。這份沒落感促使Kimkim開始創造自己的玩具。近期作品中,她刻意強調了玩具「把玩」的概念。創作出容易進入日常生活的物件,希望透過作品被使用者愛惜、端詳、使用,延續她與創作、作品與觀者的親密關係。
學歷
2018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畢業
2012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材質創作與設計學系畢業
展覽
2022 WHATZ 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喜來登大飯店,台北。
2021 Resettle – 個展,青青土氣,台南。
2020 The Wind of Change,巴爾的摩陶瓷中心,美國。
2019 Opettaja ja Oppilaat II ALVARI Gallery,波西奧,芬蘭。
2019 非得睡上一覺 – 個展,青青土氣,台南。
2018 See+光 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當代陶瓷發展中心,美國。
2016 破・境 – 亞洲當代陶瓷交流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台北。
2015 壺說八道 – 台灣茶具聯展,樂天陶社,景德鎮,中國。
2013 第一屆新北市陶藝獎展覽,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
2013 Meet the Tanukis – 雙人聯展,陶藝之森,滋賀,日本。
國際駐村經驗
2019 Dorothy Cheung紀念基金– 藝術鑑賞計畫,新加坡國立教育大學,新加坡。
2019 當代陶瓷中心2019暑期駐村計畫 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當代陶瓷發展中心,美國。
2019 第十一屆 ArctiClay 工作營,波西奧,芬蘭。
2017 ClayArch 金海美術館韓台工作營駐場創作,金海,韓國。
2012 陶藝之森藝術家駐村計劃,陶藝之森,滋賀,日本。
獲獎與重要收藏
2019 Dorothy Cheung駐場創作紀念基金會,新加坡國立教育大學收藏。
2013 第一屆新北市陶藝獎入圍。
駐村的地點特色與印象
1. 陶藝之森:
信樂擁有深厚的陶藝發展歷史,陶藝之森也是提到日本陶瓷駐村大家會第一個想到的地方。這是Kimkim第一次有機會和世界各地、各式各樣創作方法的藝術家在同一個空間做事。同期參與的藝術家有:Beth Cavener、桑田卓郎。
2. ClayArch 金海美術館:
金海美術館內設立的陶藝創作中心是韓國第一個專業陶藝創作中心。超完善的空間、設備、材料。
3. Arctic Ceramic Centre:
Arctic Ceramic Centre是位於世界上最北端的的陶瓷中心,最大的特點也正是它獨特的地理環境,讓參與者感受嶄新的體驗。Kimkim 參與2019 年的ArctiClay工作營,期間工作人員安排多項「在地生活」的活動,體驗當地人身心與大自然的連結。與大自然如此親近的生活經驗讓Kimkim理清求學一路以來的創作脈絡,不再一昧追逐概念,讓時間梳理創作,致使風格漸次成立。
4. 加州當代陶瓷發展中心:
隸屬於州立大學長堤分校,創辦人/負責人為知名藝術家TonyMarsh。2018年Kimkim與南藝大教授及學生一起在加州大學駐校創作,與韓、美師生交流。Kimkim當時受到Tony Marsh欣賞,邀請參與加州當代陶瓷發展中心2019暑期駐村計畫,並榮獲台灣國藝會國際文化交流之補助。
5. 新加坡國立教育大學:
Kimkim 以個人名義向「Dorothy Cheung 紀念基金– 藝術鑑賞計畫」提出駐校創作計畫,成為該校第一位駐校藝術家。除創作外Kimkim也在學校舉辦講座及課程供校內學生參加。也因為這次經驗,發現分享是讓創作者進步的很好的途徑,回台灣後開始在陶瓷工作室授課並創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