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翰通過抽像的形式,來尋找繪畫和無意識之間的關聯,這個嘗試固然不新;但是,在今天卻有著新的意義⋯⋯
沈翰的創作也許可以用自動繪畫,非定型藝術,或是手勢繪畫與超現實主義的結合,來形容他的創作。通過抽像的形式,來尋找繪畫和無意識之間的關聯,這個嘗試固然不新,但是,在今天卻有著新的意義。
他試圖記錄虛無飄渺的風景,形神之中,我們自然聯想到賽・托姆布(Cy Twombly),甚至13世紀中國山水畫大家的作品。重要的是,沈翰以自己 獨有的信仰,低調和嚴謹的姿態,繼續著這個似乎注定沒有結果的追尋。
沈翰將形態各異的肢體動作透過氤氳的色彩與疊加的透視關係,如體操般舒展雀躍於畫面之上,將自身創作過程中身體的運動與節奏,在空間與色彩的視覺調動中保留了下來,試圖傳遞的情緒與欲望在整體中消彌,在細節中回溯。他筆下不明朗的形態,跳躍且細碎的線索,最終經由觀者自身記憶與潛意識的渲染,完成圖像的重繪。
沈翰(b.1988)
出生於浙江杭州。 2017年取得柏林藝術大學自由藝術系碩士學位。 現工作生活於德國柏林。
其作品在混沌中充斥著時而被藏匿、時而被察覺、又不時被誤讀的繪畫元素,相互交融消解於畫布之上,唯有在整體的觀察中才逐步明朗。油彩構建的色塊、賦有律動的線條與隱匿的空間描繪,真相未明的畫面在流動不相連續的景觀中交互浮現,標示著藝術家透過破碎空間的理解,在非具像與抽像之間的不斷探索。抽像繪畫語言的表達,由觀者自行完成開放性的解讀,畫面中未完成的部分為零碎線索延伸開展的可能性。無秩序的景觀在觀者與藝術家的共謀與想像中,相互妥協而後完整,懸而未決的狀態方為萬像初始揭開了序曲。
他試圖尋找繪畫和身體的關系,憑借油彩構建的色塊,多變的線條與隱匿的空間描繪促成潛 意識與繪畫語言的融合。借由對破碎空間的理解,在非具像與抽像之間不斷探索,於混沌中 架構畫面的隱形秩序。對沈翰來說,油畫是營造這個意境的最好媒介,因為直到最後一刻, 它都忠於藝術家對“畫”這一行為的飢渴。不做任何事先預想,隨著筆刷在畫布上的觸擊、添 加、覆蓋、修改、意外,所有那些可能在繪畫過程中產生的一切,都是最接近繪畫本質的表 達。甚至,油畫最終呈現出水彩畫一般的輕與淡。
過往個展經驗包括:巴黎 Galerie Paris-Beijing “The Trajectory of Dream” (2019)。柏林 Edmond Gallery “Open Up” (2018)。
作品曾於杜塞爾多夫 Galerie Anette Muller,柏林 Colonia Nova,巴塞爾 Villa Renata,2022 巴黎 Asia Now,曼谷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武漢美術館及上海震旦博物館等展出,2023年將於巴黎舉辦第二次個人作品展覽。
個展
2019 “夢邊體操”,Gallery Vacancy,上海,中國
2019 “The Trajectory of Dream”,PB PROJECT,Galerie Paris-Beijing,巴黎,法國
2016 “Open Up”,Edmond Gallery,柏林,德國
群展
2022 “景觀城市”,丹之寶,台北,台灣
2022 “無界”,震旦美術館,上海,中國
2021 “代表作”,喬空間,上海,中國
2020 “平面飄移”,Gallery Vacancy,上海,中國
2020 “MESSE IN ST. AGNES”,KÖNIG GALERIE,柏林,德國
2019 “Condo Shanghai 2019”,Gallery Vacancy,上海,中國
2019 “Yellow Reflection”,Galerie Liusa Wang,巴黎,法國
2017 “Gestus und Zeichen”,Galerie Anette Muller,杜塞爾多夫,德國
2017 “All the Single Ladies”,J: GALLERY,上海,中國
2017 “世界史”,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曼谷,泰國
2017 “局部檔案”,要空間,上海,中國
2016 “解放的皮膚”,武漢美術館,武漢,中國
2016 “11.11 十一月十一日”,Colonia Nova,柏林,德國
2016 “乒乓”,Atelierhaus,雷科森豪森,德國
2016 “柏林繪畫小組,藝術超市計劃”,柏林,德國
2016 “黃金”,LEE Galerie,柏林,德國
2016 “柏林繪畫小組,瑞士巴塞爾計劃”,Villa Renata,巴塞爾,瑞士
2016 “沈翰,Clara Thorbecke雙人項目”,Atelierhaus,雷科林豪森,德國
2015 “In Out”,欽哲藝術中心,杭州,中國
2014 “Museum FLUXUS +”,波茲坦激浪美術館,波茲坦,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