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中窺人:紀抽象畫家張庭群
有耕耘便有收穫,是張庭群這些年來的工作的寫照。張庭群的繪畫風格,在不斷精簡和沈澱後已經自成一體,讓他可以通過這面鏡子,自如地映照對生活的各種事件與感想的關懷。藝術家穩健的畫筆下,徒手拉出的各種線條,以變化無窮的姿態去勾勒種種氛圍和視覺效果,畫面充滿著動態的韻律。張庭群近年作為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在各地的機構、展會與文化中心展覽中頻頻露面,足跡遍佈了中國各地的美術館、美國紐約與邁阿密的畫廊、還有多個歐洲國家,甚至遠達南美洲的巴西。其中值得一提的展覽不在少數,尤其他在澳大利亞悉尼的白兔畫廊舉行的展覽和參展巴西Curitiba雙年展的經驗,都是對亞洲藝術家非常高的肯定。
有耕耘便有收穫,是張庭群這些年來的工作的寫照。張庭群的繪畫風格,在不斷精簡和沈澱後已經自成一體,讓他可以通過這面鏡子,自如地映照對生活的各種事件與感想的關懷。藝術家穩健的畫筆下,徒手拉出的各種線條,以變化無窮的姿態去勾勒種種氛圍和視覺效果,畫面充滿著動態的韻律。張庭群近年作為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在各地的機構、展會與文化中心展覽中頻頻露面,足跡遍佈了中國各地的美術館、美國紐約與邁阿密的畫廊、還有多個歐洲國家,甚至遠達南美洲的巴西。其中值得一提的展覽不在少數,尤其他在澳大利亞悉尼的白兔畫廊舉行的展覽和參展巴西Curitiba雙年展的經驗,都是對亞洲藝術家非常高的肯定。
回首在獲得這些成果之前,張庭群在2002年剛從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就到了北京。他是四川美術學院的高材生,畢業之際,就成為少數能在美院舉行個展展出作品的學生之一。美院每一屆的學生都只有碩果僅存的幾人成為全職的藝術家,為藝術而活,張庭群便是這樣。
張庭群的藝術生涯的步伐是一直北上。他的家鄉在鴻尾鄉官坪厝,小時候住在祖上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四合院裡,精緻的雕刻紋飾伴隨著他成長。和臺灣隔海相望的閩南丘陵風光如畫,張庭群就是在這自然間成長,所以創作的不只是城市經歷。做木雕師的父親常常鑽研設計建築草圖,藝術家從小耳濡目染,跟著拿起筆劃畫再自然不過。木結構的建築和田園生活都對他有深刻的影響,這也是他現在生活的方式,有辛勤卻無喧囂。
現在,張庭群可以說是宋莊的土著了。一眨眼,他在北京東郊創作與生活已經有十多年了。那個時候,宋莊還沒有經歷後來這些年的起伏變化,藝術家也只幾戶,還沒有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聚集地。這些年裡,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和張庭群本人的藝術生涯都已今非昔比,不變的是張庭群從學生時代就不曾改變的願窮其一生做藝術家的決心。可以說,張庭群如今寬敞的工作室和他的成績,真真正正是這些年來用自己的雙手建成的。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張庭群反觀過往的經歷,更是在不同的生活經驗和方式找了對比和觀察的切入點。他的創作題材從最初對融入城市的感想,發展成了現在對自然、對人生和對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感悟。
即使他在國際上已經獲得了耀眼的成績,張庭群還是無一日懈怠,盡自己的能力去探索所有的可能。從社會的變遷到人生個階段的歷程,他對社會入微的觀察也受到了業界和藏家的注目。隨著他未來的展示場所變得更加的多樣化,新經歷也會激勵著他進行更多樣的嘗試。出生于1980年代的張庭群作為藝術家的道路還很漫長,讓人期待的是他將來各種的可能。──策展人 莫奴 2020年夏末寫於臺北